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:13815578168
联系我们
江苏海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
手机:13815578168
13365180728
电话: 0515-88337288
Q  Q:936253679
邮箱:hd@cnjshd.com
网站:http://www.jsychd.com
地址:江苏盐城高新区文港南路77号
关于95后的六个误解不要再误会我们了!

关于95后的六个误解不要再误会我们了!

[来源:www.chuchenw.cn]    [作者:www.jsujx.com]    [热度:]
不要再误会我们了!关于95后的六个误解  
 
“北辰青年”是一个致力于帮助18-30岁青年人全方面发展的组织,在目前看来,主要就是和90后、00后在一起。作为一家社会创新企业,我们推动过许多年轻人的社群化学习。
 
有很多前辈企业家用非常新奇的目光看待90后,认为我们是新兴人类。但其实,90后已经“排队进入30岁”了,却还被视作特立独行的新兴人类,这很奇怪,也是事实。社会上其实对年轻一代有很多误解,我想聊一下对95后的误解。
 
第一种普遍的误解——认为95后都想创业,不想打工。有人认为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创业创新,在这种环境下,大学生都想自己干点自己的事。但是在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里,2017届毕业的大学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是2.9%,也就是100个大学生只有不到三个人真的在创业。《新京报》反映六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,但是实际创业比例仅3%。我们去大学做交流,更多学生关心的问题还是怎么考研,考公务员,怎么看待外企和国企,真正敢于创业的年轻人不多。
 
当然,这个3%要比五年前、十年前更高,只不过目前来说,创业在青年群体,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极小众群体。所以很多企业家或事高校轻易地喊出“年轻人愿意创业、热爱创业”的时候,其实违背了现实状况。
 
不要再误会我们了!|关于95后的六个误解
 
▲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创业家们的“朝圣之地”,街道全长220米,有超过45家咖啡店、“创客空间”等创业服务机构。 © 秋水长天 / 图虫
 
第二个误解——95后都家庭条件很好。他们认为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,父母又大部分是工薪阶层,抚养一个孩子应该不愁吃穿,孩子花钱也比较“大手大脚”。所以看到那些吐槽年轻人“穷死了”、“隐形贫困人口”一类的热点文章时,你可能会想,凭什么这些文章能这么疯狂地刷屏?而且,那些关于存钱的活动都特别火。其实大家对钱很在意。随着物质生活的上升,消费欲望(从消费物品中求得满足)、分期付款等方式、渠道也在增多。欲望在增加,但是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望没有很明显地下滑。
 
第三个误解——95后都很有个性。我自己都曾一直以为年轻人们已经放弃了我们传统的东西,比如仁义礼智信。可是我们做了很多活动后发现,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活动反而是关于这些的。我们在感恩节前的凌晨4点去寻找校园守夜人,我们去守卫摩托大军返乡,这些是我们平台上是最热门的活动。为什么这些活动能在青年人中达到这么高的热度?我们发现其实年轻人没有抗拒“意义感”,甚至是更加追求“意义感”,而在追求“意义感”的时候,公益行动是比较典型的方式。
 
第四个误解,很多人说95后太浮躁,在一个地方待不住。可是我们发现很多95后对于离开一个地方的抗拒和畏惧程度非常高,要不要换工作的纠结主要来自于要不要切换城市居住地。
 
第五个误解,认为95后很有创新思维。其实我们不用对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特别高的期待,因为大体上95后的教育体制和环境相比于十年前并没有更多的创新。他们的确摄入了很多信息,但是让他们输出很难。这个时候如果做到了陪伴、指导、引导,效果会好很多。所以95后有没有创新思维,也取决于你怎么带领他们。
 
第六个误解,认为95后不懂得为人处事。可能是我们有一些本身对他们不懂事的预期和假设,导致大家看到现状以后大跌眼镜。我们接触的大多数95后都很有礼貌,对于对待他人、为人处事的行为举止,让人觉得非常得体。
这些是社会上比较普遍的关于95后甚至00后的标签,有些评判是正向的,但有些又过于正向,有些又过于负面,比如认为他们很狂妄,没有吃过苦。当我们拿着这些标签去问95后,问他这些能否代表他,最直接的回应就是——为什么要拿这些标签来说我们。
 
为了把这件事搞透,我们开了一个叫“有趣人类实验室”的栏目。这些实验都是围绕着年轻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很感兴趣的话题,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一些很有趣的发现。
 
不要再误会我们了!|关于95后的六个误解
 
▲ “有趣人类实验室”的活动之一,建立24小时后消失的图书馆,让阅读和边缘儿童连接起来。 © 北辰青年
 
我们发现年轻人对异性的关注是对父母关注的50倍。在我们做的两类活动中,一类是跟异性相关的,比如说72小时与陌生异性互换专业,或者10对男生女生到深山去,让人生暂停36个小时。这些活动特别火爆,五分钟内就有上千人报名。另一类活动是关于父母的,比如庆祝父母的结婚纪念日,这个活动一天才报了43人,报名人数特别惨淡。
 
我们还发现阅读的活动参与人数极高,但是完成人数极低。这说明大家对自己渴望的东西和真正想要坚持的东西存在重大误解。我们还做过“关闭朋友圈”实验、“24小时关机隐身”实验、“上课不玩手机实验”。一个参加24小时关机的用户反馈说,过程中他总是会摁开“Home键”看有没有消息,这是非常真实的写照。
 
在很多社交连接性的活动中,我们惊讶地发现年轻人对于社交和归属感的诉求极强,学校能有归属感,星座能有归属感,哪怕每天上下班同样经过的地铁站都有归属感。大部分年轻人一个人居住,一个人生活,自己在城市里打工,他们对归属感和社交的诉求很强。
 
我们会做两类事情,规划类和回顾类。规划类的事情通常叫做立目标,一到了重大节点给自己立flag。回忆类的则是梳理过往经历。在这两类活动中,立flag的事情大家特别能写,但是回忆的东西好像很难写出来。有一个活动是让25岁的参与者们写一个简短的人生回忆录,好多人愣是写不出来。可能大家都太往前看了,很少往后看。
 
有些差别巨大的活动,参与者却是同一批人。比如美食活动的参与者都很踊跃,结果后面的减肥活动还是这些人,他们一方面很挣扎,立誓说“不能再吃了”,但是另一方面又拼命地吃。
 
在一百多期实验过后,我们发起了一个“杀死90后”的活动。其实要“杀死”的,是90后这个标签。这个标签它没有概括和记录出除了“出生年月日比较接近之外”的任何信息,当我们尝试用出生时间去归纳一个群体的时候,发现一无所获,呈现出来的是碎片化的,无法抽象的一团信息。绝大多数90后、95后的状态和我们当代都市人的状态并无两样,他们并没有因为出生得晚而体现出特别鲜明的特征,即便有,那也是时代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居多,而不是他们本身有什么样的奇奇怪怪的特征。
 
不过话说回来,我们确实会发现90后、95后在精神面貌上有些不同。与其说年轻人在变化,不如说年轻人所属的时代和背景在变化。
关键字:
选粉设备
  •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技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13815578168